玉玺记石头与水_第346章 番外六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46章 番外六 (第1/5页)

    番外六

    自打柳家的官司开审,蓝太皇太后就愈发想念李玉华。眼瞅就是年了,千里迢迢的,年货送到北疆,估计李玉华他们也要起驾回帝都了,蓝太皇太后就着人收拾些轻便东西,主要信就写了半箱,跟孙媳诉说心事。

    担心穆安之在柳家事上用情太过,反是伤身。

    新伊离帝都城太远,两地消息不通,李玉华只知道柳家案重审,当然,柳家翻案是一定的,不然也不能挖掘出杜长史的身份来。

    至于旁的,李玉华想着,柳家是三哥的娘舅家,这可不是等闲亲戚,要是柳家在,三哥少时不会过的那样辛苦。就是李玉华自己,倘当年不是她娘娘家无人,许箴怕也不敢说和离就和离。

    这年头,舅家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像李玉华,她是不肯认许家的,所以小麒麟和大海也就没舅家。虽说孩子们不缺这个,到底是些憾事。

    不叫三哥出这口气,怎么可能?

    再说了,郡王妃大姨在新伊帮她不少,李玉华怀孕生产做月子,连带穆安之去帝都抢皇位,郡王妃对李玉华颇多宽慰指点。

    她要有婆婆也就这样指导她家事了。

    所以,李玉华也没太将蓝太皇太后的信放在心上,等明年她回帝都再说呗。眼下得先把柳家案子翻过来,这样才能给婆婆正名,能婆婆正名,她三哥的名份才能正,也能安抚一干旧臣,更能令勋贵归心。

    李玉华盘算一回,就张罗着过年了。

    在新伊都是旧臣,现在没哪个不归心的,各部落不服的也早叫三哥和杜长史收拾服了,各州府,连陕甘的何总督在她家三哥登基后就给李玉华上过请安折,如今眼瞅过年,帝都离得远,陕甘近的多,何总督还特特打发人送了许多年货孝敬给皇后娘娘。

    来送年货的是何总督的孙子,江珣的大舅子,何氏的兄长,何公子。李玉华见过他之后就让他去何氏那里说说话,也看看外甥。

    何公子也特特的给杜长史带了年礼,还有何总督写给杜长史的信,基本就是感怀两家多年旧交,如今柳家有后,悲喜交加云云。

    出身天生就代表一种位置,像何总督,当初三殿下要入关他还要自杀,那是他身为封疆大吏的本分,你一藩王,无旨便敢私自带兵入关,没这样的道理。何总督要是欢天喜地放穆安之入关,旁人得唾弃何总督失了一地大员的本分。

    但打心里说,何总督怎么想的,那谁知道,反正他一把年纪也只做到陕甘总督,诸总督中排名最末。

    何家也在旧勋之列,这些年,旧勋不受陛下待见,大家心里都清楚。不求陛下对旧勋另眼相待,也得一碗水端平啊,但凡官位,总是寒门先挑,剩下的才能轮得到勋贵。何总督也没什么不服的,唐驸马那还是陛下嫡亲妹婿哪,平时千好万好,深得帝恩,唐家千年世族,唐驸马当年还有功名的人,这些年也只做了个内务司总管,进六部是多少年前的事了。

    像三殿下穆安之,天生就带着勋贵一脉的血统,与陆国公那寒门出身的外戚水火不容,更是早与裴相为首的穷酸清流翻脸……要说勋贵对穆安之无好感,绝不可能。

    穆安之能这么快到帝都,不只是陆侯与北疆军神勇,白大人的火砲威力惊人,其间多少都有各地勋贵放水的原因。

    一场柳王之争,穆宣帝都能心神俱裂到持续几十年对勋贵的打压,可是,穆宣帝也不得不用他们。北安关的姚国公,南夷州南安侯,都是勋贵,没有寒门能取代他们,穆宣帝刚愎自用也未到自毁长城的地步。

    这些年,勋贵居高位者的确不多,但是,高位谋不到,小官小位的也把子弟安排出去,这些年也叫他们织出一张密密的大网来。

    穆宣帝最后警觉陆国公可疑,方想起用勋贵,已经太迟了。勋贵也不是狗啊,随你召之则来,挥之则去。

    要是穆宣帝年轻二十年,还有可能。

    但是,诸皇子已长成,有代表寒门清流的东宫,有举起大旗与东宫相争母族虽败却是当年一等一豪门的三殿下,勋贵们与其去向穆宣帝投诚,为何不另选一位皇子呢?

    穆宣帝已经老三,纵支持他当政,他还能在帝位多少年?再说,这位陛下当年如何忘恩负义、刻薄寡恩,勋贵们历历在目。当年,是他们一手拱卫穆宣帝登基,穆宣帝却反手将勋贵压制几十年。

    所以,东宫谋权,只要东宫谨慎的未对勋贵动手,勋贵们是不会理皇家之争的。他们的眼睛,一直在盯着西北。穆安之一动,只要他稍有作为,不出昏招,他天生就与勋贵有同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