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合院之我是路人甲_第十五章 川省援建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十五章 川省援建 (第1/3页)

    一路无话,江大军到家后,先去中院木匠陈那里,还了自行车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,看到一家人都穿的整整齐齐,连一向不怎么打扮的江敬堂,都穿起了年节才穿的人民服。

    小豆芽更是在屋里跑来跑去,炫耀她的新衣裳,也不知炫耀给谁看。

    “妈,你们这是干嘛去,要去赴宴啊?”江大军有些愕然。

    “赶紧的,把衣裳换上,”赵秀英把一堆衣裳扔到大国的床上。

    “合着,还有我的份,那感情好,”江大军看着有些不耐的赵秀英,把询问的眼光转向江大红。

    果然,平日里打打闹闹,关键时候还是大红靠的住。

    “咱二舅家的文化刚来过了,说文亮表哥的毕业分配定下了,让咱家都过去聚一下,”江大红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那是好事啊,定哪个单位了,这次可要好好地宰二舅一顿狠的,”江大军长舒一口气,看赵秀英神情,还以为又是什么糟心事呢。

    以前看文章说什么‘从前车马很慢,书信很远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’,妈的,净是骗人了。

    快节奏的生活当然有快节奏的好处,飞机高铁也没见有人嫌弃,游戏玩的爽的时候、电影看的起劲的时候、外卖吃的香的时候,也没人说快节奏生活的坏处了。

    慢节奏也有慢节奏的坏处,人们没事在家,除了生孩子,就是各种鸡毛蒜皮的算计。

    毕竟又不是后世,除了节俭过日子,还有努力挣钱这一说。

    就说阎埠贵吧,阎老西整天自诩文化人,实则九级小学老师干了十几年了,也没见涨过工资。

    像二大爷家的刘光齐那样工作几年,就能升四级工,反而不多见。

    任何时候,都避免不了走后门的现象,但这时候,大面上还能保持基本的公平。

    像刘光齐这样的,除了关系必须要有外,个人业务能力也必须超群,远超众人才行。

    阎埠贵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大,开销越来越多,他除了钓鱼补贴家用外,能不算计吗?

    外人说他太会算计,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,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难处。

    但江大军理解归理解,还是很难适应这一切,他又不是小学生,还要费尽心思地跟同桌的女同学,讨要半块橡皮。

    文亮、文化都是赵秀英嫡亲二哥的儿子,年纪小一点的文化今年刚结婚,因为读大学,文亮还单着呢。

    不过,江大军二舅也不着急,大学生毕业后就是国家干部,刚参加工作就能拿23级工资,转正后22级,工资56块钱。

    工资都快赶上老江了,问题是江敬堂工作多少年,赵文亮一毕业就跟他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再一个就是,大学生涨工资速度不要太快,分分钟赶超江敬堂。

    话说,江敬堂跟赵秀英为什么对他跟大红期望这么大?

    还不是有个好表哥作表率嘛,没见势利眼大红称呼赵文亮,言必称表哥,称呼赵文化就是文化了。

    “唉,就是文化没说,咱妈才有些不安,”江大红跟着解释。

    “还能是哪,不对,我擦……,”江大军险险没让最后一个字蹦出口。

    忘了今年是1965年了,大三线、小三线建设已经开始了,很多人印象中,三线建设是从三五计划开始的。

    实则不然,三线建设64年就开始筹划,65年小部分项目已经开始了,三五期间是大规模上马。

    以往,大学生毕业时,学校会让你填一个毕业分配意向书,只要理由合适,除非得罪了人,分配到哪个城市工作,一般都会按你自己的意向来的。

    所以,大学生通常都会回到他们籍贯所在的地级市或者省了。

    但凡事都有例外,今年开始,大学生,特别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,倾向于中西部省份。

    翻开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的大佬们的履历查看,一准的西部工作经历。

    这不是什么意外情况,是因为大三线建设。

    至于抗美援越,江大军想想就生气!

    为什么都是打美国佬,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