灼灼桃花凉2_第一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卷 (第1/13页)

    前情

    我逃婚那一日,恰是个春光灿烂的好天气。因事发突然,我只来得及背上一包刚出炉的点心,才跃上未祁宫的墙头,就见旁边那棵葱郁的槐树上也现出个人影。对方一身黑衣,身量颀长,手握在剑柄上,正一眨不眨看着我。

    我默默瞥他一眼,又默默跳回院中,仰起头瞧了一眼仍直挺挺立在那里的季末,自顾自解释:“季末,你是不是以为我要逃走?当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。这里风景甚好,我只是上来赏景而已。”

    季末面无表情道:“敢问帝姬,包袱里装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我拍了拍鼓鼓囊囊的包袱,顺手摸出一块点心来吃:“点心啊,你见哪个赏景的时候,不是配着薄酒和吃食的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婚是逃不得了,我悻悻地在院中踱步,踱到包袱几乎要被我吃空,才发泄似的对着空无一人的院子大喊一声:“季末!”

    果然不消片刻,树荫下走出一个人,他单膝点地跪在我身前,恭敬道:“帝姬有何吩咐?”

    我摸了摸鼻尖,在一旁的石凳上坐下,皱眉望着远处的碧色竹海问道:“你家主子呢?”

    要论好奴才,季末称第二,没人敢称第一。哪怕我同贺连崇的婚事传得风风雨雨,此时此刻,作为贺连崇贴身侍卫的季末,仍然敢一字一顿告诉我:“主子正在逍遥楼。”

    逍遥楼?

    这青天白日的,青楼倒开始做生意了?

    大约是怕我生气再惹出什么事端,说完这番话后,季末仍跪着,目光却不曾从我身上离开半寸,生怕我做出什么冲动之事。但这着实是季末想多了,别说贺连崇在青楼,就算他在义庄,我能做的也只有为他奔奔丧而已。

    爬了半日墙,我有些乏了,索性将包袱皮扔在石桌上,喊桑俞拿杯凉茶来润润嗓子。不消片刻,桑俞已端了各式草药煮的茶来,将茶杯递给我时,刻意压低声音问道:“主子,下一步怎么打算?”

    褐色茶汤微微泛苦,我喝下一大口,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桑俞又问:“那桑俞要不要多备些点心,让主子下次跑路的时候带着?”

    我瞥一眼仍然跪得笔直的季末,再度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桑俞重新将茶杯斟满,叹了口气:“二世子那样好,是寻常少女梦都梦不来的福分。到了主子这里,倒像是市集上随处可见的大白菜,半点都不珍惜。”

    眼前的季末似乎将眉毛挑了挑。

    将贺连崇比作白菜,桑俞的这个比喻深得我心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,我同贺连崇其实并没有多么深厚的纠葛,只是纠葛的时间颇长一些。

    这桩事,还要从十六年前开始说起。

    据史书记载,大齐一向民风开放,男婚女嫁之事全凭自愿,皇族也不例外。可我偏偏是个例外。我不是皇族,却自有记忆时便生活在皇宫,身上没有一点王公贵族的血统,却生得比帝姬还要尊贵,一切仅因为一场意外。

    听宫中的老嬷嬷说,数年前,一向风调雨顺的大齐陡然生出一场水患,其患之大,让平日里生活富庶的江南各县顷刻间毁于一旦。彼时正值秋分,数万顷良田却颗粒无收。皇城外饿殍遍地,民不聊生,遭了难的百姓尸首没人打理,全堆在覆了淤泥的河堤上,日头出来,黑压压的一片,无不散发着腐烂的腥臭。

    眼见水患要演变成一场瘟疫,灾民再不敢耽搁,一路从江南北上,顺便等官府放粮救灾,等不到便强抢粮铺。一时间,夜不闭户的大齐变得民心惶惶,连宫中的日膳都不见荤腥。

    民以食为天,前有食不果腹,后又有瘟疫横行,为了活下去,饶是再和善的百姓也难免会做些荒唐事。不少流寇借机起义,这一批才被官府镇压,又有另一批揭竿而起,连市井的孩童都会唱几句大齐要亡的童曲。

    内忧不止,外患已至。边境小国虎视眈眈,企图趁大齐虚弱时分个一城半地,奏折一道一道地呈上来,几乎压塌了御书房的桌案。

    国君接连派了几个贤臣治理水患瘟疫,却一一无果,愁得一夜之间花白了发,又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天要大齐亡,人又能有什么办法?

    然而就在这一片混乱中,市井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传言。传言说,大齐出了一位修仙的白衣真人,通晓天文地理、古往今来之事,此时正隐居在皇城外东南十里的决明山。

    流言一传十十传百,传过层层宫墙,终于传到王上耳中。自古以来,大齐不信佛不信道,连前朝的太妃想青灯古佛了此一生,都只能到邻国去修行。可到了这一代的国君,眼见国难当头,也只好摒弃祖宗留下的训诫,亲自出宫去请高人的仙谕。

    只是,高人之所以被称为高人,定然有不同于寻常人的地方。哪怕是当今国君,在高人面前,依然吃了个闭门羹。

    白衣真人座下的小弟子不卑不亢,告知浩浩荡荡的一众人等,师父正在修行,万万不可打扰。

    国君也不气馁,第二日再次前去,结果依旧。直至九日后,真人终于出关相见。国君大喜,连连许诺只要高人能救大齐于水火,定让他加官进爵。真人却说,我不要名不要利,天机我也不可泄露,更何况我即将修炼成仙,名利也不会看在眼里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